来源:陕西法制网 时间:2025-08-19 09:39:16 阅读量:
在宁陕县梅子镇文共体分中心,孩子们围坐听故事、村民聚首话农技的热闹场景,离不开镇人大的积极助力。作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推动者,梅子镇人大主动作为,以精准监督、积极协调、带头参与等方式,为文共体建设添能蓄势,让乡村文化活力持续涌流。
监督促规范,夯实文化服务根基
梅子镇人大聚焦文共体“阵地升级”关键环节,组织代表实地调研镇级文化站升级改造、村级文化广场及农家书屋建设情况,针对设施维护、功能完善等提出意见建议,推动实现文化设施全覆盖,确保场地免费向群众开放,让“精神家园”真正扎根基层,打通文化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协调聚合力,织密资源联动网络
针对文共体建设中资源分散问题,镇人大发挥桥梁纽带作用,组织代表走访县图书馆、文化站等单位,推动构建“1+N”协同服务模式。在代表协调下,各方力量“抱团取暖”:县图书馆定期送书、派志愿者,镇纪委开展廉洁宣讲,文化站组织文体活动,尤其在暑期活动中实现“娱乐+学习+育人”多重效果,赢得群众好评。
参与强实效,推动服务精准惠民
镇人大代表深入群众走访调研,收集文化需求建议,助力文共体推出“菜单式”服务——为不同群体开设健康讲座、书法培训,为学生提供暑期服务,为农户准备农技书籍,并推动建立“群众点单、文共体派单、单位接单、群众评单”机制,让文化服务精准对接群众所需。
赋能育人才,激活文化内生动力
镇人大关注基层文化人才短缺问题,支持文共体“传帮带”培育模式,鼓励代表中的文化骨干带头参与。镇人大代表积极发掘本土人才,支持他们发挥特长:有的将茶园宣传译成双语文案,有的化身“乡村主播”助力农产销售和活动直播,让乡土文化“破圈”传播,为文化传承注入“源头活水”。
如今,在梅子镇人大的助力下,文共体有效破解了“人少、钱少、场地少”难题,让文化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。镇人大将持续发力,推动更多力量加入,释放“1+1>2”聚合效应,让基层文化焕发持久活力,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。(通讯员:张茜茜)
编辑:赵佳欣
责编:志寿
审核:姚启明